提手加四个又念什么?揭秘这个生僻字的读音与含义
最佳答案
提手加四个又组成的汉字是"掇",读音为"duō"。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。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这个独特汉字的读音、含义、演变历史以及实际用法,带您深入了解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汉字瑰宝。
一、"掇"字的基本解析
1.1 字形构造
"掇"字由"扌"(提手旁)和四个"又"字组成,属于典型的会意字。提手旁表示与手部动作相关,而四个"又"字在古代象形文字中代表手的重复动作,合起来形象地表达了用手反复拾取、整理的动作含义。
1.2 标准读音
根据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和《康熙字典》记载,"掇"字标准读音为"duō",第一声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部分方言区可能存在"duó"的变读,但普通话中应以"duō"为准。
1.3 基本释义
该字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: 1. 拾取、捡起:如"掇拾" 2. 整理、收拾:如"掇弄" 3. 选取、摘录:如"掇要"
二、"掇"字的历史演变
2.1 甲骨文时期
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尚未找到"掇"字的明确记载,但与其构字部件相关的"又"字频繁出现。"又"在甲骨文中就是右手的象形,常用来表示重复的动作。
2.2 金文与小篆
金文时期的"掇"字结构已基本定型,提手旁与四个"又"的组合清晰可辨。到了小篆阶段,字形更加规范化,笔画更加圆润流畅。
2.3 隶变与楷化
随着汉字由篆书向隶书演变,"掇"字的四个"又"逐渐简化为现在的形态。在楷书定型过程中,该字的结构基本保持不变,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样子。
三、"掇"字的实际应用
3.1 现代汉语中的使用
虽然"掇"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,但仍保留在一些固定搭配和书面语中:
- 掇拾:指收集、整理零散物品或资料
- 掇弄:意为摆弄、整理
- 掇要:指摘取要点
3.2 文学作品中的用例
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"掇"字时有出现:
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:"宝玉听了,便掇了个凳子坐在黛玉旁边。"这里的"掇"就是搬、拿的意思。
唐代诗人白居易《观刈麦》:"右手秉遗穗,左臂悬敝筐。"其中"秉"与"掇"意义相近,都表示拾取的动作。
3.3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
在部分方言区,"掇"字有特殊含义:
- 吴语区:常表示"端"、"搬"的动作
- 闽南语:有"整理"、"收拾"的意思
- 客家话:可表示"拾取"或"挑选"
四、常见问题解答
4.1 "掇"与"拾"有什么区别?
虽然都有拾取的意思,但"掇"更强调反复、细致的动作,而"拾"则更通用。"掇"常用于书面语,"拾"则口语书面皆可。
4.2 为什么"掇"字由四个"又"组成?
四个"又"表示重复多次的动作,强调这个字所表达的不是一次性行为,而是反复进行的拾取或整理动作。
4.3 如何正确书写"掇"字?
书写时应注意: 1. 先写提手旁 2. 再写左上方的"又" 3. 接着写右上方的"又" 4. 然后写下方的两个"又" 5. 注意四个"又"的大小和位置要协调
4.4 "掇"字在计算机中如何输入?
常用输入法输入方式: - 拼音输入法:输入"duo"后翻页查找 - 五笔输入法:RCCC - 仓颉输入法:QEEE
五、汉字文化小知识
像"掇"这样由多个相同部件组成的汉字在汉字系统中并不少见,它们往往通过部件的重复来强化某种含义:
- 森:三个"木"表示树木众多
- 淼:三个"水"表示水势浩大
- 焱:三个"火"表示火焰旺盛
"掇"字的四个"又"同样遵循这一构字规律,通过手的重复出现来强调动作的持续性。
通过本文的详细解析,相信您对"提手加四个又"的"掇"字有了全面了解。这个看似生僻的汉字其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,是汉字系统精巧构字智慧的又一例证。下次遇到这个字时,您一定能准确读出它的发音,并理解其背后的深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