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之行的下一句【始于足下】
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。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典出《道德经》,原文是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。《道德经》又称《老子》,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,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。全文五千多字,体现了老子对大千世界万物规律的观察,言简而意味深长,质朴而充满哲理,其中“上善若水”的东方智慧,涵养了华夏儿女如水一般的性格底色,成为中华民族于千磨万击中绵延不绝的坚韧之源。
这里,老子用了三个比喻: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幼苗长成,九层的高台由泥土堆积起来,漫长的路程从脚下开始出发。这些都揭示了同一个道理:远大的目标应从当下开始行动,唯有注重“足下”的积累,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前行,才能最终走向“千里”。
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人。在《荀子·劝学篇》中,荀子提出了“积土成山”、“积水成渊”、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”等观点,并据此得出了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”的结论。《中庸》有云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;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君子走远路,一定要从近处、脚下出发;攀登高山,一定要从山下启程。湖南岳麓书院如今尚存有“自卑亭”古迹,意在告诫前来求学的年轻学子,无论是求学问道还是修养身心,都须从基础做起,日积月累、循序渐进、厚积薄发。南北朝刘昼亦在《刘子·崇学》中写道:“为山者,基于一篑之土,以成千丈之峭;凿井者,起于三寸之坎,以就万仞之深。”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,道理很简单,做起来却并不容易。千里之行是理想和志向,始于足下是决心和恒心。有了前者,方能高瞻远瞩,胸襟博大,找到正确方向;有了后者,方能坚韧不拔,耐心走好脚下的路,让梦想照进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