赴汤蹈火的主人公是谁 赴汤蹈火的意思
赴汤蹈火的主人公是嵇康。
成语出自于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[释义]跳进滚水,踏着烈火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不顾身。赴:奔向。汤:开水。蹈:踩。
三国末期, 政局不稳, 整个社会都入了混乱。 许多有才的人士都不想混迹朝廷, 于是退隐山林, 不问世事, 嵇康就是其中之一。
嵇康, 字叔夜, 三国时期谯国(今安徽宿县)人。 嵇康早年丧父, 家莞贫寒, 但他生性聪慧, 好学上进, 对于文学, 玄学, 音乐等无所不通。 为了躲避官场的黑暗, 嵇康和山涛七人一起隐居于山林, 整日喝酒伓诗, 不问政事, 被后人称为“竹林七贤”。
因为竹林七贤都是信守诺言、 不畏强权、 品格高尚的人, 所以当时魏国的权臣司马昭极力拉拢他们。 嵇康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倾向于曹操皇室一边, 对于司马昭的拉拢并不理睬。
后来, 司马压掌握了魏的大权, 嵇康看不惯司马氏的专横跋扈, 于是到山阳隐居起来。 而竹林七贤之一山涛却在司马氏的手下做了官, 为此, 嵇康很看不起山涛。
不久, 山涛由原来的尚书吏部郎提升为散骑常侍。 他派人去请嵇康, 想请嵇康来接替他原来的职务。 没想到, 几天后, 山涛却收到了嵇康写来的一封绝交信。
信中, 嵇康列举了老子、 孔子、 庄子、 柳下惠、 东方朔等先圣的事例, 以此告诉山涛, 自己虽然不是这样的圣人, 但是和他们一样有志气, 绝不会替司马氏效力。 在信中, 嵇康以鹿喻己, 说自己像鹿那样向往草地和树林, 如果被羁绊束缚住了, 即使明知前面有烧得滚烫的熊熊的列火, 也一样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。
看了嵇康的信, 山涛觉得非常惭愧, 于是打消了请嵇康做官的食头。
嵇康因为看不惯司马氏的做法, 所以经常发表一些讥讽朝政和世俗的言论, 为此, 司马氏流治集团对他非常痛恨。
公元262年, 司马昭的心腹钟会以言论放荡、 毁谤朝廷等罪名诬陷嵇康, 司马昭下令将嵇康缉拿入狱, 不久就将他杀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