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简称湘的由来 湖南为什么简称为湘
《史记》:“高阳者,黄帝之孙,昌意之子也。楚王族属于华夏。”
西周中晚期,楚国名义上还是周朝附属国,但周天子势力渐微,楚国仗着周天子管不到它向外扩张,周昭王为了阻止楚国扩张御驾亲征,却不料中了楚人的计谋死在战场。周昭王的死刺激了其他诸侯国分裂,楚国率先称王,将领地从方圆数十里扩张到150万平方千米,是当时面积最大的诸侯国。
湖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,在原始社会时期为三苗、百濮、扬越之地,春秋战国时期归于楚国。楚国在湖北壮大朝湖南征讨,湖南还处于原始时代末期和原始氏族社会,在在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影响下,湖南原始氏族社会瓦解,直接越过奴隶社会迈进封建社会。
湖南深受楚文化影响,各地出土了很多楚国留下的帛书、帛画、石器、青铜器,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铸铁器和第一柄钢剑。湖南岳麓书院的门联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也跟楚国有关,称赞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。
既然湖南与楚国缘分匪浅,为什么选简称的时候并没有用“楚”,而是用了“湘”?其实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,简单到你可能不信。
楚国鼎盛时期版图扩张到了东南沿海,把现在的湖南、湖北全部包括在内,另外还包含了重庆、河南、上海、浙江等地部分地方,如果湖南选了“楚”作为省份简称,势必会遭到湖北等地反对,大家都曾是楚国的一部分,凭什么只有湖南把“楚”作为简称。反过来,如果是湖北把“楚”作为省份简称,也会遭到湖南等地反对,索性大家都不简称为“楚”,湖南简称“湘”,湖北简称“鄂”。
“湘”这个字最早由“相”发展而来,商朝武丁有儿子封于相地,周朝发生战乱后,相地的人逃到湖南,为了纪念故地把自己居住地附近的河流称为“湘”。“湘”字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是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所著的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济沅湘以南征兮,就重华而陈词。”
屈原公元前293年流放至湖南,在湖南看到听到见闻到很多东西,把很多湖南的文化写进作品里。公元前278年,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,屈原在流放的路上听到楚国亡了,可自己又没能力救国,忧怨之下抱着必死的决心投入湖南汨罗江自杀,人们为了纪念他,每到端午节就要到这条河投粽子,希望鱼啃食粽子不要啃食屈原的尸体。
关于湖南为什么选用“湘”为简称,最常见的说法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湘江流贯全省,湖南人把这条河看做是“母亲河”,就把湖南省简称名为“湘”。
湖南还有个别称“三湘四水”,这个别称也跟湘江有关,湘江起源自桂林兴安县湘水,湘水北流进兴安县分水塘与灵渠汇合,灵渠又与漓水连接,湘水与漓水合称为“漓湘”,湘水东北方向在永州北苹口与潇水汇合,与潇水合称为“潇湘”,再流进衡阳北与蒸水汇合,合称为“蒸湘”,“三湘四水”就这么来了。
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,13个地级市,1个自治州,人口约6918万,地区生存总值约41781亿。虽然湖南的经济比不过沿海发达城市,但人杰地灵,从古代起就产出很多伟人,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、儒家理学思想鼻祖周敦颐、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”曾国藩、左宗棠,“睁眼看世界第一人”魏源,“戊戌六君子”谭嗣同,还有近代史千千万万个为新中国洒热血的革命斗士。
湖南人为什么总能在历史上大放光彩,用曾国藩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“吃得苦、霸得蛮、耐得烦、不怕死”湖南古代地理条件不好,一度被人视为流放罪犯的“蛮夷之地”,当地人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吃苦耐劳不怕死,无形中锻炼出湖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,越是遇到困境越是勇往向前,所以湖南一个不大的地方出了这么多伟人。